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体育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通过教授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创新创业知识,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体育科研机构、教学单位、运动训练基地、医院、福利院、疗养院和健康俱乐部等部门相关工作。

专业发展

运动人体科学成立于1958年,2002年改为现名,拥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质与健康等五个专业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北京体育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的,也是国内运动人体科学领域最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当时我国体育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教育部批复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主要培养能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体育科技人才。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能够从事群众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知识要求

本专业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创新创业知识,熟悉一门外语,能基本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并且能够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和各个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解运动技能的有关原理;了解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发展趋势;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课程体系

本专业分为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包括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核心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医务监督、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养生康复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人体机能评定、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田径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本专业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科研训练等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4学分;并且社会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最后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见习1~2周,专业实习12~20周(其中运动康复专业实习24-40周);创新创业实践包括体育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创业训练等。

毕业写作

本专业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所采用的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问题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并且对应体育学类本科相关专业,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体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开展解决体育实践问题的设计,应包括开题报告、任务书、毕业设计方案、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内容。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50%以上是升学和出国深造,包括保送和考取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国内“985”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国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爱丁堡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可报考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产业学、体育翻译、体育工程学等研究生专业。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体育科研机构、教学单位、运动训练基地、医院、福利院、疗养院和健康俱乐部等部门相关工作。也可报考北京铁路公安局、乌鲁木齐市铁路公安局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师资队伍

本专业必须有一支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任教师能独立承担70%以上的专业课程,专业带头人应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本校教师;并且师生比应达到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合理控制班级授课规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辅导,运动技能课程班级授课规模一般控制在20-25人;最后,新办专业须有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20人以上。其中,应有具备从事本专业教学资格的教授职称者2人、副教授职称者4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以上。

教学条件

本专业有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用房,并配备具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专用教室;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的体育院(系)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体育类院校不低于4000元;且能够满足各类运动项目教学的一定数量的标准田径场、标准足球场、室内外篮球和排球场(馆)、体操房(馆)、舞蹈房(馆)、武术房(馆)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建设游泳池(馆),并保证办学需要的教学场地设施开放时间,各场馆应配有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体育运动器材和设备。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B+的学校共有4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1所,A+档次的学校4所,A+及以上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学教育评价网2024-2025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及以上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运动人体科学.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0

运动人体科学.上海体育学院招生办.2023-05-10

运动人体科学.北京体育大学招生网.2023-05-10

运动人体科学.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2023-05-10

运动人体科学.武汉体育学院招生信息网.2023-05-10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5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国家公务员局.2023-05-15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3-05-15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20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排名(研究型),北京体育大学第一.www.chinaxy.com.2024-05-13

2024-2025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