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那些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恢弘壮观的国家地标背后,竟藏着一块块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建筑模板?而来自河北廊坊的“五棵松”牌建筑模板,早已悄然成为鸟巢、央视新址、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家级重点工程背后的“隐形功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家低调却实力非凡的企业——廊坊五棵松木业有限公司的真实面貌。
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可追溯至1993年),五棵松木业扎根于中国著名的人造板产业重镇——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历经三十余年沉淀,公司不仅成长为华北地区规模领先的建筑模板制造商,更凭借“清水覆膜板”“圆柱模板”“新型高科技建筑模板”等核心产品,成功打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远销海外,赢得“中国知名品牌”“信誉诚信单位”等多项殊荣。
走进五棵松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占地超10万平方米的厂区里,百台先进设备高速运转,千余名员工各司其职。这里不仅是制造车间,更是创新实验室。早在创业初期,五棵松便前瞻性地引进芬兰酚醛胶技术,自主研发出粘合强度高、防水性能优异的环保胶黏剂,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模板易开胶、易变形的行业痛点。同时,公司严选优质杨木原芯作为基材,结合精密压合工艺,打造出表面光滑如镜、重复使用次数高达30次以上的高端清水模板——这正是它能频频中标国家重点工程的关键所在。
但五棵松的野心不止于“木业”。作为一家多元化股份制集团,其母公司中国五棵松木业集团已布局木业、胶业、板业、金融、医疗、酒店管理、物流系统等多个板块,形成强大的产业协同效应。这种“以木为本、多元并进”的战略,不仅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也让五棵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光环之下并非坦途。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该公司曾涉及22件立案信息、34个法院公告及30余起涉诉关系,也曾因经营问题受到行政处罚。这些记录提醒我们:即便是行业翘楚,也需在合规经营与内部治理上持续精进。值得肯定的是,企业始终保持“开业”状态,参保人数稳定在47人(2024年报数据),注册资本实缴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董德润与其兄弟董德州各持股50%,展现出家族企业特有的韧性与凝聚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五棵松近年来积极拥抱时代变革。2022年,公司在章程中新增党建条款,彰显其对政策导向的敏锐把握;经营范围也从最初单一的建筑模板制造,逐步扩展至木方生产、普通货物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其官网(www.worksungroup.com)和“WORKSUN”品牌标识,正成为国际客户认识中国智造的新窗口。
想象一下:当首都机场三期航站楼的穹顶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当京津城际铁路穿越华北平原疾驰而过,那些混凝土结构背后,或许正贴合着一块印有“五棵松”字样的模板——它默默支撑起大国工程的骨架,却不争喧哗。这正是中国制造最动人的底色:专注、务实、坚韧、无声胜有声。
如今,在“双碳”目标与绿色建筑浪潮下,五棵松正加速向高周转、可循环、低排放的新型模板体系转型。无论是全铝模架还是复合材料研发,都预示着这家老牌企业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所以,下次当你路过一座雄伟建筑,请别只惊叹于它的高度与设计——不妨想想那些藏在钢筋水泥背后的“幕后英雄”。而五棵松,正是其中最值得铭记的名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