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菲利普斯曲线

发布时间: 2024-05-17 10:18:39

菲力普斯曲线的详细解释

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就是说,在失业率低而通货膨率高时,采用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反之,在失业率高而通货膨胀率低,采用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这样,可以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内。

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一)表明三对经济变量关系的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

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见图1中实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

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见图1)。这

介绍一下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短期供给曲线关系如何

给点思路就可以

还有一个问题: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也叫“动态总供给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可以相互推导的,具体推导可以参考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总供给那一章,写得很清楚。简单通俗地讲就是: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胀率与失业率反相关,而通胀率与价格成正比,因此得出价格与失业率也是反相关;就业率与产出正相关(原理就是奥肯定律中当高于自然失业率时,每降低失业率产出会相应地上升),即失业率与产出反相关。由这两点可以推出价格与产出成相关,这就是总供给曲线的定义。

另外,两者的区别是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价格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而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来的是“价格变化率”与产出的关系。前者是静态的,而后者开始涉及到动态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叫“动态总供给曲线”。

不知道我讲的对您有没有帮助?加油咯~

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的关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表示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好似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由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短期AS曲线:P=Pe+a(Y-Ye),其中pe和ye是自然率下的价格和产出

这是内生公式,没考虑外生的因素,实际上价格会受到外生的攻击冲击的影响

于是给右边加上V,代表外生的攻击冲击,变成了P=Pe+a(Y-Ye)+V,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p(-1),代表上个时期的物价水平,于是有P-p(-1)=Pe-p(-1)+a(Y-Ye)+V

其中P-p(-1)就是通货膨胀率,Pe-p(-1)是预期自然率下的通货膨胀率

即等式变成了π=πe+a(Y-Ye)+V

由奥肯定律,产出和就业成一定反向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由等式(Y-Ye)=-b(U-Ue)表示,Ue为自然失业率

代入上式就得到π=πe-b(U-Ue)+V,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的表达式,这个式子说明,价格的变化来源于三个因素:自然通胀率,由U的降低导致的物价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胀),还有攻击冲击(这就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当然这是短期的推导,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你可以自己推导,就用长期总供给曲线推导就行了,很简单

短期AS曲线:P=Pe+a(Y-Ye),其中pe和ye是自然率下的价格和产出

这是内生公式,没考虑外生的因素,实际上价格

供给曲线移动的例子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菲利普斯曲线有时被描述成为一种“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对历史的仔细考察可以显示出一段更加复杂而迷人的故事。在追溯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关键是区别实际的通货膨胀和有惯性的通货膨胀。有惯性的通货膨胀是内化于经济中,或在一定的时点上预期到的那种通货膨胀率。但是,总存在着意外事件(如一次石油价格的变化或弗罗里达州的一场冰冻)。当发生意外事件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就可能偏离有惯性的,或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

越南战争期间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低失业使得价格和工资竞相上升——发生了需求冲击,这导致实际通货膨胀超过有惯性的或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但是在实际通货膨胀上升以后,有惯性的通货膨胀接踵而来。结果到70

年代初,有惯性的通货膨胀为5%,而不是60

年代初的1%。

年以前一直平安无事,而1973

年的石油涨价把通货膨胀推进到11%。有惯性的通货膨胀再次随之而来,上升到7%。1979

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冲击,使有惯性的通货膨胀上升到8%或9%。可是在1979—1980

年,政策制定人已决心不借任何代价与通货膨胀开战,随后的衰退确实抑制了经济。在紧缩货币的乐力下,实际通货膨胀从1980

年的13%下降到1984

年的4%,有惯性的通货膨胀也跟在后面逐渐下降。

以上的叙述指出了早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键缺陷: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对换关系只是在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稳定。但是,当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改变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会移动。

一旦实际通货膨胀升至惯性速度以上,人们就会适应新的情况。他们开始预期较高的通货膨胀。有惯性的通货膨胀。

当有惯性的或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变动时,菲利普斯曲线可能变得不可靠。例如,越南战争,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都把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向上推动。接着,1979

年以后的货币紧缩时期导致了“通货膨胀逆转”,惯性的速度也随之下降。问题:使有惯性的通贷膨胀率上升或下降,现在会发生什么情况?(这里表示的价格指数是消费者价格指教(CPI

近期,国家拟发行1。5万亿国债,结果股市大跌。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用宏观经济学来解释是:首先,发行国债将导致国家有钱进行建设,即增加政府购买,这样IS曲线右移;其次,发行国债将减少流通中的货币,这样导致LM曲线左移。最终将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将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另外国债的发行将减少股市中

1甚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为政府提供了在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选择的替换菜单??

菲利普斯曲线是描写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成反比例的1条曲线。某种意义上确切提供了这样的选择,但是在滞涨的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是不适用的,这时候高失业和高通胀并存

用短暂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考试急需!!)

菲利普斯曲线结论显示: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此消彼长的两难关系,即在发展经济中,不可能同时实现充分就业与较低的物价水平这两个经济发展的目标。

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扩展资料:

工人们关心工资的购买力而不是货币工资本身,雇主也不关心名义工资而关心劳动的真实成本,这使人们对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1968年,货币学派的代表弗里德曼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胀的预期。

对工人来说,实际工资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名义工资变化率必须用通货膨胀率来纠正。工资变化率部分地由预期通货膨胀率决定,部分地由实际失业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等于工资变化率减去生产率增长率。即:只有生产率的增长率才能使这条垂线移动。

这里的长期与短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看预期是否正确,通货膨胀预期是否能全部进入工资合同。不是,就是短期;是,就是长期。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从u*出发的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解释滞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说,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呈正相关。

但是在出现的滞涨现象打破了通胀和失业率的规律,在人们无法预期通货膨胀的时候,但是如果人们对预期通胀,

通货膨胀不会带来失业的下降,货币政策不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预期

菲利普斯曲线如何解释经济中的滞涨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表现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配合奥肯定律,可以得到产出与通胀之间同向的变动关系,即经济增长越快,通胀率越高。

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同的原因

核心在于,通货膨胀率起的作用不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坐“跷跷板”只在短期成立,对长期而言,通货膨胀预期会起作用,使无论通货膨胀率为多少,失业率终趋于一个由劳动力市场状况决定的自然率。于是,菲利普斯曲线被一分为二,短期、长期的样子不同。

-ε(u-u*)

从这个直接可以看出来,πe(预期通胀率)影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纵轴截距,会影响它的上下移动

ε(通胀率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会影响它的斜率,而影响这一方面的原因有: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因为这会引起通胀却不会改变失业率;货币供给: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只会增加通胀;经济发展战略变化。

什么是价格调整曲线

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作业问题

价格调整曲线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蒲斯曲线是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胀存在替代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加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价格调整曲线的政策含义

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来实现。

从右上角到左下角,让线呈一个有一点点弧度的s形。

(一)价格调整曲线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蒲斯曲线是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如图图中的OU代表失业率,OP代表通胀率(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有关,所以菲利蒲斯曲线又被用来表示物价上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胀存在替代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加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价格调整曲线的政策含义

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来实现。

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及其政策含义

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及其政策含义

急急急~~~~

最早研究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的经济学家是菲利普斯,因此,最早描绘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的曲线命名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认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而且他引用了大量19世纪20-60年代的各国数据证明关系的正确性。在当时无论美国或其他的发达国家的数据都证实了这一点,即-通胀与失业负相关。

但到了70年代以后,该曲线受到了多方的挑战,最明显的就是70-80年代美国的双高形态,菲利普斯曲线无法解释,后来人们在菲利普斯曲线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发展出了预期增强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即短期失业率和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的关系(πt=E(πt)+u-β(u*-ut))。

但从长期看,通货膨胀率最终将和人们的预期相同。无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或者失业率的变化都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长期看来实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无关。

那么政府能通过提高通胀率来解决失业率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政府通过提高通胀率来减轻失业率,短期内失业率会下降,但长期看,失业率的不均衡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也就是说长时间内,失业率将最终回归到自然失业率水平,而一旦通胀率提高,长时间都会钉死在较高的位置,很难下调,人们只能接受高通胀的煎熬。

西方选举国家之前可能会在选举前,借助手中的权利,提高通货膨胀率减轻失业率,以缓解民愤获得民众支持,但长期看,失业率将回归,但人们却要接受高通胀之苦,这种手段只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对民众毫无益处。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 2023 峰艺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反 馈
京ICP备2022030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