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李文(1905年12月22日-1977年4月20日),字质吾,号作彬。新化县县(现新邵县龙溪铺镇楠木村),原中国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谋。

1924年11月,李文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先后担仼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见习官、新兵连少尉排长,第四期中尉排长等职。1926年至1928年,北伐战争期间,李文参加了南昌战役及龙潭战役等多场战斗,荣立了战功,在北伐胜利后,1930年,李文升任第一师三团团长,驻防开封市。之后在1931年至1945抗日战争中,参加过淞沪会战兰封会战等战役。1941年晋西南临汾运城大战中,李文出其不意取胜,收复了大片失地,共收缴日军大小仓库25处,缴获枪炮、马匹及通讯器材等物资无数,使日本侵略军遭受严重打击,伤亡逾万,尸横遍野。1945年,李文曾率军接收日军一个旅团的投降。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李文和傅作义为免官兵遭受重大伤亡,决定和中共中央和谈,并通电和平起义。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蒋介石派飞机把李文和石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官)等接出了北平。9月,李文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主任胡宗南),随即兼任第五兵团司令官。1949年5月西安解放,胡宗南、李文率部转西南,6月到达成都市。12月,胡宗南逃往台湾,李文被解放军大军包围,在与解放军的谈判中,李文部队接受改编。1950年1月,李文在前往重庆教导总队和西南军政大学高研班学习中出走。次年4月,李文前往台湾。1964年1月任台糖顾问。1977年4月20日,李文病死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葬于台北阳明山公墓。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文字质吾,号作彬,1905年12月22日出生于湖南新化县(今新邵县),他的父亲李主一是当地的恶霸。李文在6岁时进入私塾学习。1919年,李文受到新文化思想的影响,开始阅读古典小说和有关社会、自然、数学等方面的书籍,1921年,李文前往大同镇文昌宫就读。1922年7月李文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初中第二班。1923年冬,程潜奉命在广州市筹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亦称湘军讲武学校,校长由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兼任),派柳漱凤等秘密到湖南省招生,李文以优异成绩被录取,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1924年11月,李文随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编在学生第六队。毕业后,他先后担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见习官、新兵连少尉排长,第四期中尉排长等职。

北伐战争

1925年10月,李文参加第二次东征,随后升任第二师第四团上尉连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启北伐战争,李文任总司令部补充团少校营长,参加了南昌战役及龙潭战役。1927年12月12日,李文随补充团前往徐州市参战,在战斗激烈时,敌方骑兵增援,国民革命军部队溃败,只有李文营在芝兰村外阻敌,后来第六十五团跑步增援李文,才击溃了敌人,16日,李文会同友军克复徐州。1928年4月,李文参加了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次北伐。1928年7月北伐完成后,任陆军第一师(师长刘峙)第四团营长,1929年,升任第四团团附。

中原大战

1930年夏,李文升任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一旅第三团代理团长,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他驻军在开封市,率部参加了对孙良诚部的作战和救援蒋介石总指挥部的战斗。同年冬季,李文正式升任第三团上校团长。次年8月,李文随第一师进入河北顺德,参加讨伐石友三的作战。

围剿红军

1932年,蒋介石成立鄂豫皖三省“剿共”司令部,“围剿”大别山区红四方面军。6月底,李文率部占领了霍山县苏埠镇等地。8月,他又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10月中旬,李文参加对红四方面军的追击。之后,李文绕道四川省,进至川陕甘交界的碧口镇昭化镇徽县成县一带布防,围堵红军。1934年7月,李文升任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旅少将旅长,追红军直达陕南汉中。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川北,胡宗南命令所部抢占松潘县,李文奉命率第二旅为左纵队,进驻松潘以南约50公里处的镇江关,把守岷江大道。8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猛攻松潘,李文部与红军发生激战,李文部有两个营长被击毙,第四团团长李友梅受重伤。李文向胡宗南求援,胡派兵支援,李文才得以保住阵地。可红军只是袭扰,掩护红军主力经毛儿盖。当红军主力过完草地后,袭扰部队自动撤退,李文率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整训。1936年9月,陆军第一师扩编为陆军第一军,胡宗南任第一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李文升任第一师副师长。1937年夏,李文又升任第一军第七十八师师长。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8月23日,李文率第七十八师抵达上海刘行,次日开始在刘行东南沿蕴藻滨南岸构筑工事。日军向蕴藻滨南端的第一军猛攻,李文率部同日军血战数日,伤亡惨重。8月30日,第七十八师撤到顾家宅附近待命。10月7日,日军由蕴藻滨北岸分由唐桥、刘行强渡黄浦江,李文率部与日军激战四昼夜,歼敌300余人。10月11日,李文率领第七十八师再次挡住了日军猛烈攻击,官兵伤亡达8000以上,所部团长一死一伤,营长仅存二人,连排长多数阵亡,所部补充兵员超过原编制的二倍以上。12月底,南京失守后,李文在浦口与日军对峙。1938年3月,李文部撤至关中,负责黄河防守,以阻止日军沿同浦路南下或沿陇海路西进。

晋西南临汾运城大战

1938年5月,李文率部参加豫东兰封会战。1939年3月,李文调任第九十军军长,指挥第二十八、五十三、六十一三个师,负责宜川县合阳县的河防,粉碎了日军从永济市、临晋发起的多次进攻。1941年晋西南临汾市运城市大战中,李文趁日寇不备,亲率二八、五三两个师直捣临猗县,进取河津市、万象,攻克运城、临汾等地,连下数城,收复大片失地,伤亡逾万,尸横遍野,此役共收缴日军大小仓库25处,缴获枪炮、弹药、被服、粮袜、马匹及通讯器材等物资无数,使日本侵略军遭受严重打击。直到日军投降,日军再也没有进犯陕西省,李文也由此蜚声西北。1943年2月,李文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李延年),仍兼任第九十军军长。

日本投降

1945年1月,李文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统率第一、第十六、第九十等三个军九个师。同年6月,李文晋升为中将,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李文率第三军和第十六军,经山西省进入河北石家庄市,接受了日军一个旅团的投降,之后驻军于北平市,仍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三年内战

1946年初,李文指挥十六军和五十三军,进攻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1946年秋,中国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军占领的张家口市发动进攻。9月29日2时,李文沿京包铁路向张家口以北的怀来县进攻,被解放军歼灭两个整团又一个营,主力被阻于怀来中国西南地区而不能前进一步。11月2日,李文指挥第五十三军等部的6个团从保定市漕河一线分兵向满城区进攻,准备钳制和迷惑解放军,策应第九十四军夺回易县。结果被解放军歼灭第九十四军3700多人。

1947年2月,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改组为保定绥靖公署,孙连仲任主任,李文任副主任。4月8日,晋察冀区的解放军主力发起正太战役,李文趁解放军主力向正定县进攻之际,率领第九十四军之第四十三、一二一师,第十六军之第二十二师和整编第六十二师等部,向冀中区的胜芳镇进发,与解放军激战七昼夜,占领了胜芳。随后又抽调兵力南援正太路,但是在行进途中遭到解放军的堵击,走了五天,才到保定市,途中减员不少。4月23日从保定南下5月初,李文以路途遥远为由放弃了南援计划而北返保定。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杨得志、罗瑞卿野战兵团发起清风店战役时,李文率第十六、九十四两军南下增援第三军,但被杨罗兵团阻击于徐水区地区,其所指挥的第三军被歼灭。1947年秋,李文率陆军第十六军、第九十四军与进攻徐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1947年12月,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后,李文所部归其指挥。1948年10月,李文任第四兵团司令言兼北平营备总司令。12月,李文任第四兵团司令官,兼华北“剿匪”副总司令。

1949年1月,在天律解放后,李文和傅作义为免官兵遭受重大伤亡,决定和中共中央和谈,并准备在1月22日通电和平起义。毛泽东派李明灏劝李文留北平市任职。1月21日,在傅作义召开的“剿总”会后,李文召集石觉、袁朴等人开会,商讨应变对策。李文在各师抽出轻机枪50挺,装上飞机运至南京,2月1日,李文和第十六军军长袁朴、副官处长岳峙、参谋罗璇乘机飞抵青岛市。次日飞抵西安市胡宗南见面,详述平津战役情况。期间胡宗南多次劝李文留西安任职,李文都婉拒了。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蒋介石派飞机把李文和石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官)等接出了北平。2月,李文、石觉赴化溪口,谒见蒋介石。9月,李文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主任胡宗南),随即兼任第五兵团司令官。

1949年11月,李文率第五兵团进入四川省,之后移驻新津区,指挥的部队有第一、三、二十七、三十六、五十七、六十九等军,驻守新津、成都市乐山市一带,保护新津机场,掩护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机关撤退到台湾。12月25日,李文指挥第五兵团向邛崃市大足区一线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发动猛攻,企图突围南逃,但遭到解放军的英勇阻击。在前有阻兵、后有追兵,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文被迫派第五兵团副参谋长襄致中和第一军参谋长乔治为代表,于12月26日晚到解放军第十二军接头,联系起义。27日晨,袁致中,乔治携带着刘伯承、邓小平欢迎起义的电报返回第五兵团,解放军第十二军派吴副团长随同前来处理一切事宜。李文接受命令,分别把部队拨归人民解放军第三、第五兵团改编。其部队的改编事宜,由各部队副主官协助解放军进行,兵团司令李文及军以上主官,被集中到解放军第十二军军部,后又转送到重庆教导总队和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

逃亡台湾

1950年3月,李文趁在重庆学习的乘隙逃跑,4月下旬逃至香港特别行政区,1951年4月,李文经蒋介石同意后前往台湾。1954年5月,李文任“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谋。1964年1月从部队退役后,任台糖顾问。1977年4月20日,李文病死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葬于台北阳明山公墓。

军中任职

以上参考: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25年,李文年满20岁之后,遵照父母之命,他与湖南省民政厅秘书长曾晓岑之女曾云仙结为夫妻,1929年夏天曾云仙病故于长沙市,之后16年间李文多次拒绝父母的催婚,直到1943年,李文与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刘佩兰相识,1945年8月18日,两人在西安举行婚礼。李文的父亲是龙溪铺镇当地大地主李主一。

李文的女儿名叫李来苏,1960年台湾大学毕业以后,留学美国,1970年获得博士学位,侨美任职。妻子刘佩兰在1986年移居美国定居。

人物轶事

李文的父亲李主一在龙溪铺粮站修建山庄时,李家父子曾挪用军饷修建邵阳市宝庆府)——龙溪铺的公路。李主一杀害地下共产党员,现立碑于龙溪铺镇中学下方的井上边。李主一1949年被李文一起用飞机全家接去了台湾。

人物评价

李文将军以西汉名将霍去病为榜样,他曾率军坚守阵地三个月,使日军不能前进一步,李文在32岁时便因战功晋升少将,33岁又晋升中将,实为军界奇才。——抗日战争纪念网评

参考资料

李文.广东省档案馆.2023-11-13

国民革命军第四兵团中将司令李文 .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13

李文的传奇一生 .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13

国民党中将李文 .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13

那些去了海峡那边的新邵将军 .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13

霍去病23岁暴毙,史家为何讳莫如深?或因被卷入了一场国本之争.湖北日报.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