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战

西沙海战(英文:Battle of the Paracel Islands),又称西沙自卫反击战,是1974年1月17日至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陆军、地方武装协同,对入侵中国西沙群岛永乐岛的南越军队的反击战。

1956年,越南共和国(南越)不顾中国警告,侵略西沙永乐群岛,打伤中国渔民。1959年,南越入侵琛航岛并劫走中国渔民、渔船,以及其他财物,中国发出声明,指责南越海军的入侵行为。1973年,南越再次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并侵犯中国西沙群岛渔民的合法权益。次年1月15日,南越军舰对中国西沙群岛进行炮轰,中国屡次发出严正声明,南越军队迟迟不肯退兵。南越对中国的渔船进行攻击之后,又于1月 17日侵占中国金银岛甘泉岛,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多人,并围困琛航岛,侦察广金岛。1月19日,中国被迫对南越发起反击。南越军队4艘舰艇总吨位近6000吨,中国参战的4艘舰艇总吨位1700余吨;且南越海军都是美式装备,中国在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中国军队在战备不如南越的情况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在敌舰火力死角位置攻击其主炮,压制敌舰火力,取得了西沙海战的胜利,并于20日收复此前被南越占领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中国俘获南越官兵48人,美国联络官1人,在2月27日将他们全部遣返。西沙海战中,中国4艘舰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有18名官兵牺牲,67人受伤。南越1艘护航舰被击沉,3艘驱逐舰被击伤,10号舰舰长以下官兵100余人遭毙伤。

西沙海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次和外国海军作战。西沙海战的胜利,使中国从此得以控制永乐群岛核心区永乐环礁,为后来控制西沙边缘岛礁及控制中沙群岛、进军南沙群岛奠定了基础。越南在南越灭亡后,以南越曾经对西沙群岛有过控制和强占为借口,坚持争夺中国领土主权。

历史背景

南海诸岛作为中国的领土,已有悠久历史。中国人民早在西汉时就发现了西沙、南沙等岛屿。三国时期,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康泰的《扶南传》都描述了西沙、南沙群岛的地貌特征。从唐代开始,中国人民在这两个群岛的捕捞活动越来越频繁,官方开始对其进行管辖。明代郑和下西洋,曾多次经过南海诸岛,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宣德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郑和群岛,都是为了纪念郑和的航海伟绩而命名。近代,西沙群岛曾先后被法国日本侵占,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将其收回,并多次申明这一带归属于中国领地的事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沙、南沙群岛再遭他国觊觎。1956年5月29日,中国政府发出严正声明,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不容侵犯。但南越当局一意孤行,不仅侵占中国西沙永乐群岛,还打伤中国渔民。

同年8月,南越认为南越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已经停战,内部局势稳定,便派军舰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并在中国西沙海域妨害中国渔民的合法权益,严刑逼迫中国渔民承认西沙群岛是南越领土。同年9月,南越为抢夺石油资源,强行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十多个岛屿划入自己的版图。

1974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再次申明南海诸岛及岛屿附近资源都归中国所有,他国不得侵犯。但那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动乱,南越总统阮文绍趁机于同月15日派驱逐舰16号入侵西沙永乐岛海域,攻击甘泉岛附近的南海水产公司402、402号渔轮,并向悬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甘泉岛发动炮击,威胁中国渔轮离开。

16日,六名南越陆军军官和一名美国观察员乘坐“李常杰”号护卫舰去往西沙群岛视察,发现两艘中国“装甲拖网渔船”停泊在晋卿岛附近,准备支援占领该岛的解放军部队。他们还发现在附近琛航岛的一个掩体周围有中国士兵,一艘登陆舰停泊在海滩上,附近有两艘喀朗施塔得级猎潜艇。他们将看到的情况报告给南越西贡当局,南越派出几艘海军舰艇与该地区的中国船只对抗。中国舰队与南越舰队互相勒令对方离开,在夜间相互跟踪,但并未交战。17日南越驱逐舰4号载着军队攻入甘泉岛金银岛,取下中国国旗。

中共中央军委针对南越当局的入侵行为,采取一系列保卫国家主权的措施,由叶剑英、邓小平等部署军事行动。斗争方针:坚持说理斗争,不打第一枪。如果敌方先开火,应坚决还击。

地理位置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处,由宣德、永乐两个岛群组成,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早在西汉就有所记载。西沙群岛位于南海国际航道要冲,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海上交通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向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航海要道,水产、石油等各种资源丰富,还是中国的优良渔场之一,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参战双方

中国方面

中国有四艘军舰参战:解放军海军6604型反潜护卫艇即271号、274号以及6610型扫雷舰即389号、382号,总共吨位只有1700余吨,航速慢,武器也较弱。战斗结束时,两艘037型猎潜艇(281型和282型)对它们进行了增援。此外,两个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营和数量不详的非正规民兵已登陆这些岛屿。解放军空军第48航空师在西沙岛屿上空进行了侦察与战后巡逻。

南越方面

南越海军有四艘军舰参战:驱逐舰4号(陈庆瑜号)、5号(陈平重号)、16号(李常杰号),以及护卫舰10号(怒涛号),并配备海军别动队,南越海军大校任指挥员,还有南越西贡第一军区派出军官考查组,包括一名美军顾问。

作战过程

双方对峙

1974年1月15日上午10时30分,南越驱逐舰16号(“李常杰”号)率先入侵西沙永乐海域,对中国国旗进行猛烈炮击,并射击挂有中国国旗的甘泉岛,造成中国渔民和民兵伤亡,随后又对羚羊礁附近的南渔402号渔船进攻。402号渔船全体船员面对威胁坚守不退,敌舰未能前进。17日上午,南越主力战舰之一驱逐舰4号(“陈庆瑜”号)至永乐群岛珊瑚岛,与16号驱逐舰会合,挑衅中国402、407号渔船,并输送士兵登陆,侵占金银岛和甘泉岛,拔走岛上中国国旗。17日夜,敌方两艘驱逐舰围困琛航岛,并不断侦察琛航岛和广金岛情况,企图攻占二岛。琛航岛的渔民民兵在张秉林同志等的带领下坚守阵地,使敌舰无功而返。18日,敌舰撞毁中国407号渔船,以“操纵失灵”的借口逃逸,无视中方警告,于当晚继续加派驱逐舰5号(“陈平重”号)和护卫舰10号(“怒涛”号)。

海战开始

中共中央军委收到南越当局侵占永乐群岛的报告,叶剑英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宣布西沙斗争开始。1974年1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猎潜艇73大队所属第271号(指挥艇)、第274号两艇抵达琛航岛以北海域巡逻,在监视敌舰行动的同时,护送地方武装登上晋卿岛。18日,猎潜艇74大队第281号、282号艇抵达永兴岛待命。扫雷舰10大队第396号、389号舰于1月17日抵达海南岛,为民兵输送大量淡水和给养,18日晚,与271号、274号艇会合。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等领导人组成海上指挥所,以便掌握事态发展。

19日,南越军4号、5号舰驶近琛航岛、广金岛,南越军10号、16号舰由广金岛西北方向朝中国海军驶近,意图包围中国海军。中国396号、389号两舰前去拦截南越军10号、16号舰;271号、274号两艇在广金岛东南海面阻拦南越军4号、5号舰。南越军4号、5号舰不顾中方警告,强行运送40余名士兵登岛,登上广金岛的南越军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发动攻击,中国民兵被迫反击,毙敌1人,伤敌3人。10时22分,4艘南越军舰向中国海军开火,造成中国海军少数人员伤亡,4艘中国舰艇都有损伤。

面对南越军的进犯,中国海上指挥所发出反击指令。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动乱,海军战备简陋,4艘舰艇排水量总吨位1600吨,火炮少、口径小。而南越4艘军舰排水量总吨位约6000吨,装备有50门127毫米口径以下火炮。在南越军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中国舰艇毅然还击。

中国海军271号、274号分别还击南越军4号、5号舰,396号、389号舰集中打击南越军16号舰。271号、274号利用灵活机动的特点,在敌舰火力死角攻击其主炮,压制敌舰火力。中国389号舰此前被修理了一年,刚出厂三天就参加战斗,但还是打掉了南越军4号舰的导航雷达天线。南越军10号舰偷袭389号、396号舰,反遭这两艘扫雷舰的猛烈炮击,爆炸起火。中国389号舰追击企图逃逸的南越军10号舰,不慎中弹起火,已然身负重伤的给养员郭玉东,为了堵住舰上的漏洞壮烈牺牲。南越军16号舰欲偷袭中国389号舰,中国396号舰及时支援,南越军16号舰逃离。南越军4号、5号舰见状也落荒而逃,南越军10号舰被中国281号艇炮击起火,于14时52分爆炸,沉没在羚羊礁以南海域。西沙海战获得首胜。

收复岛礁

1月19日海战结束后,经毛泽东主席同意,叶剑英、邓小平决定继续收复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当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根据中央指示制定作战计划。22时,鱼雷快艇21大队5艘鱼雷艇抵达永兴岛。20日4时至8时,8艘护卫艇、332号护卫舰、275号猎潜艇以及南海水产公司渔轮搭载广州军区榆林要塞区派出的守备10团3个连队、1个两栖侦察队和部分加强分队,共500余人,抵达永乐群岛海域。根据作战部署,位于珊瑚岛金银岛之间的甘泉岛没有坚固的工事,是中国海军首先攻占的对象;之后攻占工事坚固、兵力较多的珊瑚岛;最后攻占金银岛。同时要打击南越军队前来增援的舰艇。

20日9时35分,中国402、407号渔轮在4艘护卫艇掩护下,载运步兵抵达甘泉岛。战斗未持续多久,岛上南越军队全部缴械投降,中国收复甘泉岛。10时35分,中国海军对珊瑚岛实施火力准备,于11时25分收复珊瑚岛,俘获南越官兵范文红少校以下30余人。13时45分,收复金银岛。至此,永乐群岛被全部收复。20日下午,南越当局派军舰增援珊瑚岛,被中国海军舰队和广州军区空军派出的军舰和飞机击退。

作战结果

中国收复了被南越军队侵占的三个岛屿,击沉南越护航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毙伤10号舰舰长以下官兵100余人,俘获南越军队少校范文鸿以下48人和美国驻岘港领事馆联络官科什。中国扫雷舰389号舰受重伤后,在琛航岛坐滩;274号艇、396号舰受轻伤,274艇政委冯松柏等18名干部、战士牺牲,67人受伤。1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参战的全体军民进行嘉奖。2月27日,中国遣返俘获的48名南越官兵和1名美国联络官。

西贡南越国军方首席发言人黎重轩声称这次战斗中,中国“舰只数目由11艘增至14艘,包括4艘配有导向飞弹的驱逐舰,南越舰只均被这种飞弹所击飞”,随后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控诉,指责中国侵略南越领土。

中国牺牲名单

以上内容来自于

南越伤亡情况

南越“怒涛”号舰舰长以下官兵有一百余人死亡或受伤,南越军队少校以下48名官兵以及1名美国联络官被俘。

影响与后续

中国

西沙海战后,中国成功维护了南海海域的安全,并获得了对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的控制权,为之后更好地守卫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奠定了基础。西沙海战中,中国用小舰打败南越军的大舰,在劣势中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打败了处于优势的敌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未来的海上反侵略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西沙海战体现的部队“忠诚无畏,誓卫海权”的精神,对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越南

南越西贡政权灭亡后,越南当局仍旧想要侵占中国领土,于1979年4月10日派3艘军用船侦察中建岛,被守岛的中国海军抓获。越南在2014年举办“黄沙群岛归属越南主权”资料展,目的是将越南非法占领黄沙群岛的意图合法化。

评价

西沙海战是新中国海军第一次在海上兵力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入侵中国领海的外国海军作战,也是中国军队首次在远离大陆的领海进行收复岛屿作战。这场海战首开中国海军击沉外国军舰的记录,更有效地向南海以南方向延伸了中国海军的行动线,从而做活了整个南海大棋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西沙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重大,显示了中国保卫自己领海主权的决心和信心。”

曾参与过西沙海战的王昌太在《最忆是西沙》中说:“西沙永乐群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是在渔民兄弟们的大力支援下取得的。渔民们的爱国奉献精神,他们那种与人民解放军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将永远辉耀西沙群岛,永远激励着人民解放军向前进。”

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强评价:“自1975年起,越南开始对西沙和南沙提出主权要求,如今它是南海周边国家中对南海主张“胃口”最大的国家之一,这显然违反了国际法‘禁止反言’原则。”

对于越南为西沙海战立碑一事,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表示:“越南显然有炒作南海问题的意图,这恰恰暴露了其心虚的一面。”

后世纪念

陵园

西沙海战红沙烈士陵园:建于1975年。1990年1月17日,该陵园被三亚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沙琛航岛烈士陵园:2016年8月1日宣布竣工,纪念碑用汉白玉制成,高9.8米,主纪念碑后侧有以图文形式展现海战全过程的海战介绍墙。陵园内建有6块纪念参战舰艇的石砌铭牌,以及18块纪念烈士的石砌铭牌。

书籍

《最忆是西沙》2004年12月出版,作者王昌太,记录了西沙海战作战过程。

纪录片

《战争档案--西沙自卫反击战》2006年播出。

参考资料

..2023-08-18

【战史今日】我军对外海上作战:西沙海战.中国军视网.2023-08-27

第四节 自卫反击战.海南史志网.2023-08-18

第一次对外海上作战:1974年西沙海战.新华网.2023-08-22

..2023-08-23

空48师(轰炸航空兵).中国空军网.2023-08-22

1974年西沙海战扬国威:登陆作战 收复三岛.中国军网.2023-08-23

共和国战史 西沙海战全程回顾.环球网.2023-08-23

..2023-08-27

1974年中越西沙大海战揭秘.环球网.2023-08-23

..2023-08-23

越南办资料展藉此宣扬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军网.2023-08-23

越南罕见为西沙海战立碑 专家:对南海“胃口”很大.人民网.2023-08-23

西沙海战红沙烈士陵园.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3-08-18

这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他们来到了琛航岛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南部战区官方微信号.2023-08-23

最忆是西沙.豆瓣读书.2023-08-28

战争档案--西沙自卫反击战.豆瓣电影.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