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1571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祖籍越南嘉林,生于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明末谏臣,与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五人合称为“东林六君子”。其先祖源于东汉杨震,至宋代有理学家杨时。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在担任常熟市知县期间,因常微服察访,治病问疾而深受百姓拥戴,还积极兴修水利,后以“举廉吏第一”调为京官。明神宗朱翊钧病危时,杨涟与群臣匡扶太子朱常洛即位,并极力打压外戚即郑贵妃势力来稳定朝局。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明光宗朱常洛驾崩,慧贤皇贵妃李康妃霸占乾清宫,受命托孤的杨涟上奏切责明光宗妃李氏不臣,并和其他官员逼其“移宫”失势(详见移宫案),拥立朱由校朱由校继位。天启三年(1623年)六月,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祸乱朝政,杨涟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弹劾他,后被其陷害入狱。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杨涟惨死狱中,享年五十四岁,官至左副都御史。崇祯元年(1628年)杨涟平反,追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谥号为“忠烈”。
忠烈之士杨涟在朝堂上致力于争“红丸案”“移宫案”维护皇权,避免出现朝政被后宫所把持的局面;反阉党定国邦,崇祯帝朱由检谓其“贞诚”,为大明江山社稷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遗留作品有《杨忠烈公文集》十卷,此集以他的谥号为名,乃后人收集其生平所作之诗刊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隆庆五年(1571年)农历7月10日,杨涟出生于湖广德安府应山县(今属湖北广水)。他5岁开始在私塾启蒙,因读书过目不忘被塾师称奇;10岁时跟从本地名师吴盘石学习,因仰慕同乡前辈“二宋、二连”而立志正名节。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15岁的杨涟迎娶处士张公的女儿为妻。17岁时,杨涟补为县学生员,与兄杨清在家乡的龙福寺、龙兴寺读书,后和万历三十七年(公元 1609 年)中举的陈愚交好。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由于张氏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去世,二十六岁的杨涟续娶詹氏为妻。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27岁的杨涟科举失败,风水师也说杨涟倾家资所购的剑山葬地不吉利。与此同时杨父去世后家境每况愈下,杨涟因此得病,幸被祝海围治好。后来杨涟因为屡次考取功名,皆不中而郁郁不得志,为之呕吐厌食。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杨涟33岁时被荐取送举,终考取乡试第46名,之后与梅之焕成为至交。
杨涟通文史佛道,因深受王、耿等影响而关心民生,曾为家乡运粮纳输给予协助。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37岁的杨涟考取进士,先在礼部观政。期间同年乡里徐养量因房师爱才之故推荐入馆,徐养量将这个机会让与杨涟。因馆阁推荐需要卷子,杨涟便私下替徐养量投卷,如此徐养量被馆阁选去。当此事被人们知道后,皆称此为贤。
初露锋芒
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杨涟外放任常熟市知县。当时常熟遭遇洪水,他积极做事,治水抗灾、抗倭护民、除冤治暴。元和塘年久失修,杨涟吸收和学习前任范仲淹、耿橘的治水经验,并卖家里祖田来以石砌堤以复筑元和塘。是年杨涟结交了一大批能人豪士,如名医缪希雍、当地富豪毛清与其子毛晋等。次年元和塘建成后,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人称元和塘为德远塘,更名“杨公堤”。与此同时杨涟亦兴教助学,结识常熟教谕李维柱,并将龚孟渊、魏浣初、瞿式耜录为弟子。五月,杨涟游访无锡东林书院,结识顾宪成、邹元标、高攀龙、缪其昌等,并与在任常州儒学教授的好友顾大章一起交往密切。在此后杨涟接受东林人士主张,成为其中的一员;同年八月,杨涟在监察御史邓澄的协助下,不畏退休阁老申时行的眼光,将十九年前常熟徐昌祚杀姑案审理完结,如此引起其弟徐复祚不满,但获邓澄赏识使得回京后极力推举杨涟。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杨涟在常熟市设立义田来保障北运漕粮,同时与因丁父忧回乡的常熟人钱谦益结交;后来杨涟守故例在常熟城隍作《告常熟城隍文》定盟,内容与他在职所办一致。万历四十年(公元 1612 年)是大计之年,朝廷全面考核在职官员,因此杨涟回京述职。又年,杨涟获得了“卓异”的最高考核等次,以“举廉吏第一”的评誉调为京官。与此同时好友左光斗、缪昌期也在京任职,三人便经常交往。
正宫闱
东宫梃击案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杨涟就职户部给事中。又一年,疯汉张差持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宫中为乱,后打伤太监。当时朱翊钧在立储上多有动摇,人们多怀疑是朱常洵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所谋划,意图谋害太子。朝廷很快进行调查,主审官员刘廷元等判以张差“疯癫”为由想蒙混过关。王之寀、杨涟等主动请示审理,将案件深入挖掘以维护太子地位,最后使张差供出是郑贵妃手下人指使而真相大白。
力保熊廷弼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 1616 年),杨涟担任使者出使楚国后请假回乡,明年参与家乡旱灾赈济,和魏大中有书信往来。不久杨涟回朝,以户部给事中出使藩国堵阳国(今河南方城一带),又回乡救助好友刘玉磊的后人,捐资重建应山文星阁。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六月,杨涟实授户科给事中。当时熊廷弼在辽东战败,吏科给事中姚宗文与兵部主事刘国缙本就和熊廷弼有怨气,便趁机攻讦熊廷弼过于保守。杨涟作《言边事疏一》阻止了他们对熊廷弼的干扰。后来杨涟迁任兵部都给事中,御史冯三元、给事中魏应嘉亦弹劾熊廷弼,并请求前往考察。杨涟等上书换旁人前往,并为熊廷弼辩护。
匡扶社稷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 1620 年),万历帝患病。因一连半月万历帝不吃东西也不见太子朱常洛,宫内宦官还阻止官员靓见,杨涟等怕这其中是郑贵妃作梗,便与诸言官求见阁宰方从哲商议。御史左光斗催请方从哲见皇帝一面,方从哲认为不可。杨涟便以昔日宰相文彦博见赵祯故事佐力,如此方从哲才在二日后率百官奏见皇帝。当时万历帝已病危,杨涟等见太子不在就暗语东宫伴读王安力劝犹豫的太子陪侍,让他“尝药视膳,薄暮始还”;同时百官也一日三探,严防郑贵妃捣鬼。如此万历帝去世,太子顺利继位,是为朱常洛。
早先朱翊钧去世时,郑贵妃害怕万历帝去世百官找她算账,便请封受宠的李康妃(天启四年即 1624 年封妃,称李康妃)为皇后,而李选侍也奏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杨涟知道后,便对代管礼部事的礼部右侍郎孙如游说李选侍并不喜欢皇长子朱由校,不可立。并且若使李选侍为皇后,她所生的也为嫡子,如此要乱套了。杨涟认为这件事可缓缓图之,孙如游表示赞同。
逼宫除患
同年八月,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泰昌帝。及四日后,泰昌帝生病,宫中传言是郑贵妃把八位美女送与皇帝宠幸,又让宦官崔文升进烈药导致的。泰昌帝妻妃家人将此事传出宫禁,引得百官忧虑。明朝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十八日,杨涟升礼科左给事中。十九日,泰昌帝下旨催促礼部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周嘉谟便责使郑贵妃家人郑养性,使得和杨涟、左光斗逼郑贵妃迁出乾清宫,移居慈宁宫。之后他转职兵科左给事中,上《劾内官崔文升疏》《申明礼制疏》弹劾崔文升用药无度,并谏皇帝要遵礼制。二十二日皇帝下令诏杨涟随方从哲、刘一燝、孙如游、周嘉谟等大臣入内,并宣锦衣卫上朝。众官员认为杨涟的疏文违抗旨意,便托阁员方从哲让他认罪避免必要的廷杖,杨涟听后表示自己无罪。及见皇帝,皇帝对他们说了良久,又目视杨涟数次。皇帝见杨涟无话,对他说那些传出去的宫中流言外廷不要去信,后下旨放逐崔文升,暂缓郑贵妃册封皇太后的诏令。
移宫案
二十三日,再次召见阁臣九卿,杨涟一同被召见,而其后一连三次亦是。按惯例,非阁臣只有吏科给事中和河南道掌道御史有资格作为顾命大臣。杨涟作为七品兵科左给事中,却屡次受到朱常洛召见,杨涟深感帝恩。
九月一日凌晨,泰昌帝驾崩。泰昌帝本遗诏皇长子朱由校继皇帝位,李康妃利用朱由校年幼,试图独揽大权,由此不肯移出乾清宫。周嘉谟、张问达、李汝华等官员也考虑皇长子年幼母亲故去,便想让李选侍听政。杨涟知道后,对他们讲皇长子作为天子,怎么可以托付于一个妇人,且对于李选侍这种早就暴露政治野心的更是不可。百官应该立即拥立皇长子为帝,让李选侍从乾清宫移到慈宁宫,“避宫”而居。及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到,杨涟催促他们一同前往乾清宫迎皇长子。途中有太监持棒阻拦,杨涟大骂他们并说大臣们是储君召来的,如此宦者只好让路。皇长子被百官拥呼,从文华殿出。至中宫,内监想夺走又说皇长子年少怕人,大臣拉他干什么。杨涟用身子将皇长子与内监隔开,并责问他们道殿下是百官的主子,全天下的人也都是殿下的臣民,殿下用不着怕人。于是皇长子被群官安全迎回,暂居慈庆宫。
九月二日,周嘉谟、左光斗上书请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四日,李选侍仍想揽权,便听从李进忠之言诏皇长子回乾清宫。又因为左光斗上书引武则天故事,李选侍听后厌恶,想给他加上很重的惩罚。杨涟在麟趾门遇到内监,内监将此事告诉了他,杨涟正色言李选侍召见要看情况,之前那个的皇长子现在已经是皇帝了;况且皇帝已经十六岁了,不久就会找李选侍算账,内监们要考虑一下自己。他怒目看向那个传话的内监,内监退走了。给事中惠世扬、御史张泼慌入东宫告诉杨涟如此危机之时他怎么如此坦然,杨涟答道无妨事,后上《乞早清宫禁疏》。及杨涟步出皇极门,九卿科班议论是否向上呈上公疏,后无果而终。
初五,众人听说要推迟移宫案的日期,杨涟和各大臣皆在慈庆宫外集合。杨涟对方从哲讲去催促一下,方从哲认为推迟下也无关紧要。杨涟便厉言皇帝长子之前居住在太子宫很正常,但明日登基称帝了还居在太子宫中,是在回避宫中哪位。即便皇太后健在,丈夫逝去后也要听从儿子安排,况且李康妃又是什么地位。当时宫中宦官活动繁密,有人言李选侍也受了皇帝临终托付的遗嘱。杨涟斥责道他们说自己与阁臣都受了先帝遗诏的顾命,如此问他们认为先帝是想先见他的儿子,还是先见自己的妻妾。况且李选侍可以在九庙前对质,百官吃的可不是她李家的俸禄。 杨涟抱以赴死之心逼即日移宫案,刘一燝、周嘉谟也加入其中,言辞俱厉。及传至御前,皇长子晓谕众人散去。杨涟又怕半途而废,则再次上力言李选侍明里是为了保护皇长子,暗里实则是想自己专权,如此必须移宫。而今日天时地利人和,应速办。于是李康妃便立即移宫,居仁寿殿。次日皇长子居乾清宫,初七登极是为朱由校,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二十四日,李选侍所居仁寿殿起火,皇帝告知内阁说李选侍不用他们担心。而这时,给事中周朝瑞说贾继春无所事事,贾继春便与周朝瑞争论移宫之事,相互诋毁。后来贾继春又上书言“孤独的皇八妹,落入井中没谁可怜;没有丈夫的未亡人,自缢也不能诉苦”之类的话。杨涟担心贾继春谣言祸起,便于十二月初六上奏《敬述移宫始末疏》,得到天启帝夸奖,并颁布谕旨令详细叙述移宫情形,共同刊于邸报。十二月十九日,杨涟又作《两朝登极始末揭》、《乞归田里疏》(见《杨集》卷三、卷二)。然后候旨荒庙,朝廷允其辞官归里。天启元年春,贾继春因惹怒皇帝罢黜,于是移宫之事始结。
反阉党
魏忠贤势大
天启元年(1621年)天启帝贪于玩乐,便把政事交与宦官魏忠贤打理,由此魏忠贤势大。他靠着朱由校的信任和皇帝乳母客氏串通一气,开始左右朝政,逐贤营私,为对抗东林势力遂成“阉党”。九月,原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被魏忠贤谋杀。十一月,周嘉谟因违抗魏忠贤,罢官。
天启二年(公元 1622 年),当杨涟在家乡得知魏忠贤等乱政后,独处一室潸然泣下,发誓要诛灭他们。四月,天启帝重新起用杨涟任礼科都给事,杨涟上疏不从。疏未上,又有诏命授杨涟为叶高标,杨涟上《辞免太常恩命疏》请罢。后来天启帝催促其就职,杨涟便又上《辞免太常恩命疏》恳请明年朝廷京察后来京。天启三年(公元 1623 年)五月,杨涟回到京城后与赵南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人士责劾歪邪,举拔上进。而杨涟、左光斗等作为天启帝登基的有功之臣,天启帝也重用他们。一时间朝廷要职皆为东林中人担任,其势力气盈使得阉逆不敢动事。十月,杨涟拜左佥都御史。
东林祸起
天启四年(公元 1624 年)春,杨涟被授左副都御史,成为九卿之一。在此期间,杨涟等人已经被魏忠贤等人恨之入骨。前年,魏忠贤曾指示御史郭巩攻讦杨涟、邹元标、周朝瑞等人保举熊廷弼是在结党误国。及四年九月,给事中傅櫆与魏忠贤外甥傅应星结为兄弟,诬陷左光斗、魏大中与内宦汪文言交往,一起以权谋私,收受贿赂。魏忠贤知道此后,便趁机将汪文言投入锦衣卫北镇抚司狱,开始罗织东林人士罪名进行打压。北镇抚司副使刘侨不想跟从魏忠贤到处害人,便听老阁辅叶向高之言只罪汪文言,如此停止了对东林官员的牵连而遂终。事后魏忠贤大怒,便借口刘侨职务生疏把他罢免,让义子许显纯代替了他。许显纯性格残酷,上任后大兴刑狱,东林祸难由此开始。
杨涟劾阉
当时魏忠贤在宫中设立“内操”(又曰“忠勇营”)进行募练,御史李应升上书谏止被魏忠贤矫旨责斥。及后来给事中霍守曲、御史刘廷佐、给事中沈惟炳纷纷上疏控指魏忠贤等阉党罪行,皆为其所驳阻。天启四年(公元 1624 年)六月,杨涟见皇帝遭内监魏忠贤所蒙蔽,大为同僚被阉党或杀或贬而愤慨,于是列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直接上疏告发,而左光斗等人也随之附疏招势。魏忠贤知道后很是恐惧,当求助阁臣韩爌无用后便径直奔向皇帝哭诉。魏忠贤知道应暂避锋芒,就又辞去东厂提督职务,使客氏、王体乾等从旁劝说,同时阻止杨涟面见皇帝。如此天启帝对这件事难以分辨,所以偏信魏忠贤是被冤枉的,于是下诏慰留魏忠贤并革责杨涟。杨涟受到革职,魏大中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抚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与侍郎岳元声等七十多人交互向皇帝奏书魏忠贤的不法之事,魏忠贤得知后恼羞成怒,想除掉他们。此时礼部尚书顾秉谦依附于阉党,便将与魏忠贤不和的人记为名单交予魏忠贤,魏忠贤就依此贬逐。之后,魏忠贤以廷杖打死上谏斥他的工部郎中万燝,又用计辱罢大学士叶向高,群臣都大惧。在魏忠贤的操使下,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等相继罢官,杨涟、左光斗等革职。及成,魏忠贤就假传中旨按旧例转科道言官,使自己的爪牙把持天子喉舌。崔呈秀作《天鉴录》《同志录》,王绍徽作《点将录》将不肯魏忠贤附庸的官员士子尽数记入,全面打击东林党人士。
最初宫廷所发生的大事魏忠贤并没有多加干预,其党人欲对东林党人下死手,故撺掇魏忠贤利用旧事先发制人。魏忠贤便指使大理丞徐大化重提魏大中、左光斗与汪文言结党徇私之事,并污蔑杨涟也参与了此事。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十六日,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许显纯经魏忠贤的同意对汪文言威逼利诱,让他诬陷杨涟受贿。但汪文言没有屈打成招,他大声喊道这世间没有贪污的杨涟。最终许显纯没有办法,便自己伪造供状诬陷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收受辽东经略熊廷弼贿赂。此时杨涟已经革职在家,魏忠贤便立即派锦衣卫疾骑逮拿杨涟等人回京。及杨涟被押送至京城,途经湖广、河南省、北直隶,三省百姓皆哭送于路,给杨涟喊冤并焚香设坛祈祷他能活下来。当押送队伍路过开封朱仙镇岳王庙,杨涟作《告岳武穆文》表示自己为国赴死的决心。
及杨涟等下狱,许显纯滥用刑罚逼其就范,第一天就要“各打四十棍,拶敲一百,夹杠五十”来折磨他们。七月初四杨涟等人从狱中出来,已是以血染衣,声音沙哑而酸楚。十三日许显纯勒索杨涟他们,左光斗、顾大章不屑于和他辩论,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皆伏地不语。杨涟召家人到跟前嘱托后事,后即十数日皆受全刑。有一狱卒名叶文仲,棍打杨涟30棍以致股肉腐烂,最后只得用帛急忙缠上,至七月十九日动刑时,杨涟已发不出声音。二十一日,楊涟、左光斗俱受全刑,其余四人皆受棍刑。等其人受刑完毕进狱时,杨、左二人已臀血流离若死人,无法进食东西。二十四日,杨、左、魏三人各受全刑,顾大章受拶刑与敲刑各五十。当日杨涟写《狱中与子绝笔》书,后又上疏弹劾魏忠贤。及夜,杨被叶文仲以土袋压身,铁钉贯耳而惨死,左、魏等人亦死于叶文仲之手。
杨涟等人死后,其家眷被朝廷追赃。杨涟家贫,涟母及子只能乞讨过日。由于杨涟北上时所带棺材被田尔耕劫走使得杨涟尸首暴露于野外,杨金通、朱光斗等官员出于同情寻新棺才得停尸于广渠门。而得知父亲身亡的长子杨之易匆忙赶回吊丧却发现已经封棺,他跪坐在棺材旁“悲哀饮泣”,被阉党人士抓到东厂里拷诈,后幸得楚人刘之祯帮助才得以扶丧回乡。天启六年(1626 年),霍维华、杨所修奏天启帝使修《三朝要典》。此书颠倒黑白,诋毁东林党:梃击案,归罪王之;红丸案,归罪孙慎行;移宫案案,归罪杨涟。并诬陷杨涟内结王安,外结刘一燝、韩爌,污蔑选侍邀拥戴之功。
逐阉昭雪
崇祯元年(1628 年),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倾灭阉党魏忠贤等。杨涟三子共上疏诉父冤,及五月二十五日皇帝下诏优恤惨死诸臣,为高攀龙杨涟二人祭二坛,后对其建祠赐祭。十二月初五,崇祯帝下诏加赠杨涟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谥号为“忠烈”,荫其子之易为后军都督府都事。是年杨涟已去世三年,昭雪。
清顺治六年(1649年),杨涟的后辈运送涟遗骨回应山。当送葬队伍路过确山县(今河南确山县)时,有老者负薪扶棺哭泣,并贴赞词于棺曰“先生之心,忠君之心;先生之口,嫉奸之口;忠言如,奸魂已,先生虽死,万古如生”。后其遗骨葬于广水市(今湖北广水)龙兴沟天井涧。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个人作品
杨涟有《杨忠烈公文集》十卷、《杨忠烈公年谱》与《杨大洪先生忠烈实录》,其中《杨忠烈公年谱》是他去世后后人收集整理其文集等写成的,为一卷;《杨大洪先生忠烈实录》为德安知府胡继先所编,明末藏书家、杨涟弟子毛晋在杨涟昭雪后其将刊刻出版。这些资料将杨涟生平活动与文字创作以年月为序,为后人研究杨涟事迹提供了极佳的材料。
《杨忠烈公文集》有清康熙(1662~1722)年间杨涟后辈所刻3卷本、《乾坤正气集》5卷本等。现在主要流通的是道光十三年(1833)杨涟六代孙杨祖宪采辑整理先前所订的世美堂刊10卷本,其附表忠录1卷、补遗1卷、杨忠烈公年谱1卷,内容较丰富。本集内卷前有杨祖宪录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御制文2篇,杨曾序文13篇。序后有杨忠烈公画像,附康熙六年杨苞《重觐先大父小像记》、陈《杨忠烈公小像记》,附《明史·杨涟本传》。杨忠烈公文集内前9卷收各体文210余篇,尾卷收诗约60首。集后又附《表忠录》1卷,收录杨涟相关碑文、传记、题记等文70余篇,并附《杨忠烈公文集补遗》1卷,收命、祭文、书简、文10余篇;《杨忠烈公文集补遗》后附《杨忠烈公年谱》1卷。除此外杨涟别集又有几种重要刊本:《杨忠烈公文集》6卷,清顺治十七年(1660)刊本,为李赞元巡按湖北时收罗地方各府县资料汇辑而成,收各体文约170篇,有魏介序、赵开心、任克溥序、李赞元序;《杨大洪先生文集》2卷,康熙四十九年张伯行正谊堂刻、光绪年间福州正谊书院续刻,集内2卷收各体文约70篇。清履《重刻杨忠烈公文集序》新序,前4卷收各体文,末卷为诗词;杨涟后人杨征午于嘉庆、道光年间对以往杨涟资料加以汇集,编为《杨忠烈公文集》并于道光十七年刻印。其为十卷本,即是现行版本。
家族成员
人物名言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愿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后世纪念
坟茔祠宇
崇祯二年(1629 年)六月,崇祯皇帝下旨为杨涟造坟,并在德安府、应山县建造供祀杨涟的祠宇,春秋均拜祭。杨涟墓位于广水市南龙兴沟天井涧,墓碑为杨氏族人近年重建。杨涟故居在今广水市蔡河镇照壁,内有杨涟塑像,现为普通民居。
忠烈亭
广水市三潭风景区的杨公岭有忠烈亭,亭内有杨涟雕像一尊,像背有碑文。
杨涟纪念馆
杨涟纪念馆位于湖北省广水市应山县印台山文化生态公园,馆内有杨涟半身塑像,身着官服、手握案。
杨涟传说
杨涟死后其家乡关于他的传说不胜枚举,如《出世取名》《冤鬼闹考场》《抱太子登基》等,后人把它们汇为《杨涟传说》。2012年0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涟传说》榜上有名。
历史评价
明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湖广事邓澄评价杨涟性格“清操介守”,“可质神明”,可为江南第一人。
《明熹宗实录》记载杨涟侍奉母亲至诚至孝,且为人忠贞直介,是嫉恶如仇为慷慨之士。如此他被奸邪全力诬蔑排挤,想将他置于死地。
明末文坛宗主,清朝礼部侍郎钱谦益在其著《初学集·卷五十》言当魏忠贤“缢裕妃,害皇子,危中宫”之专横时,只有杨涟敢于挺身面对这凶险情况。他奋笔弹劾魏忠贤二十四罪,使得魏忠贤这样的横竖都为此“破胆”。钱谦益作为杨涟的朋友依旧对杨涟赞不绝口,毫不避讳,将杨涟归于忠义之臣。钱谦益认为杨涟就是孔子所谓的“杀身成仁”的壮士,亦是曾子口中所说的“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且杨涟“不咀药以自屏,不引刀以怼君,慷慨对簿,从容绝命”已不能以文字形容。千年以后,读阅杨涟遗留血书的人们亦会“正冠肃容”“彷徨涕泗”,劝教身边人行忠义之事。
明崇祯帝朱由检在读杨涟《血疏》和相关书牒后,写祭文慨之。其内容为:杨涟有“精忠亮节”“浩气刚风”之性格,对于这种“苟利社稷,不惜一死者”应当凭吊和嘉奖。杨涟“贞诚”“孤介性成”,一再上疏不顾自身与家人安危,在“群凶构陷”和刑罚使得皮开肉绽时仍保持着忠义之气;承先皇托顾之命,不惧于奸小人;矢志艰贞,不屈服于宵小诬蔑,却使得故乡老幼皆泣哭以求挽留;先帝二祖十宗,实证这此赤诚之心,天下后世亦同见此满腔热血。做人做到这种份上,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清代政治家、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处大臣张廷玉在《明史》东林七子被诛后记“一时宠利有尽,千秋青史难欺。”《明史·杨涟传》亦记杨涟“为人磊落,负奇节。”
清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以为明朝的不亡于流贼,亡于天启时任用阉人。乾隆帝叹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罪是明王朝存亡之关键,却不听杨涟语,最后还惨杀他是朱由校之昏。
清爱新觉罗·旻宁帝师汪廷珍道他从明史中得知了杨涟“移宫案劾阉”之事,赞他忠君爱国,防患于未然,为江山社稷而着想。直到今日知道他事情的人,无不被感染热血。杨涟之直诚足以诛杀千古杀害谏官的奸逆,让千古不敢诋触佞臣的言官惭愧。
崔瑞德、牟复礼在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提及杨涟写道“杨涟的刚烈性格在1620年的移宫案中曾经受过考验,他毫不动摇”。
相关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徐复祚创作传奇戏剧《宵光记》,借西汉卫青故事写徐家自传。在剧中以酷吏宁成影射杨涟。
清代蒲松龄所著《耳中人》卷九载有一文《杨大洪》,以道士給杨涟治病为奇。
清中期京剧《二进宫》虚构历史人名,演移宫之事。剧中杨波即杨涟。
作家姚东明著《清官杨涟》一书,讲述杨涟在常熟市执政为民,在朝堂上力抗奸邪的事
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在其作品《塞外奇侠传》中将主人公杨云骢设定为杨涟之子;在《白发魔女传》中载有杨涟保熊廷弼、劾阉党和受其诬惨死狱中情节。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杨忠烈公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3-06-10
【随笔】清官杨涟的“三为”品格.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2023-06-08
明代忠烈公杨涟.中国军网.2023-06-17
杨涟故里.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6-10
三潭风景区.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6-10
对接中原促腾飞——广水市三潭风景区借力发展旅游经济纪略.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6-10
我市打造“一地一品”特色清廉文化品牌.随州市人民政府.2023-06-10
杨涟传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3-06-10
广水三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随州市人民政府.2023-06-10
《二进宫》.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06-12
再现一代廉吏传奇人生 广水作家创作《清官杨涟》.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6-12
侠女 (1970).豆瓣电影.2023-06-10
大太监 (1976).豆瓣电影.2023-06-10
白发魔女传 白发魔女传 (1986).豆瓣电影.2023-06-17
东厂喋血 (1988).豆瓣电影.2023-06-10
白发魔女传 白发魔女传 (1993).豆瓣电影.2023-06-17
太极英雄 (2002).豆瓣电影.2023-06-10
三揭皇榜 (2005).豆瓣电影.2023-06-10
锦衣卫 (2007).豆瓣电影.2023-06-10
天下 (2006).豆瓣电影.2023-06-10
明宫谜案 (2007).豆瓣电影.2023-06-10
明珠游龙 (2012).豆瓣电影.2023-06-10
央视微电影《清官杨涟》昨日首映.楚北网.2023-06-10
首届苏州市文华奖·艺术展演季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6-10
《侠医缪希雍》公演.常熟市人民政府.2023-06-10
吉祥天宝 (2016).豆瓣电影.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