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淜村

普淜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普淜镇北部,交通便利,通过水泥路与镇相连,距离县城50公里。该村东接子乍么,南邻杨花冲,西靠西山,北毗杨家屋。普淜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4户,乡村人口1898人,其中农业人口1859人,劳动力109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06人。全村国土面积为9.01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4.25℃,年降水量888.20毫米,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4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8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主要依靠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自然资源

普淜村耕地总面积为1,071亩,其中田地555亩,旱地516亩,人均耕地0.58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小麦等作物。此外,村内拥有林地12,442.5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7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5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全村有514户通自来水,有51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514户通电,有44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85.60%和85.6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9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10户(分别占总数的57.98%和21.40%)。

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24辆,拖拉机16辆,摩托车4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20亩,有效灌溉率为20.5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22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2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2户;建有小水窖8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农村经济

普淜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3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6万元,占总收入的44.75%;畜牧业收入95万元,占21.69%;林业收入18万元,占4.11%;第二、三产业收入129万元,占29.45%。农民人均纯收入1,658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

人口卫生

普淜村现有农户514户,乡村人口1898人,其中男性954人,女性944人。农业人口1859人,劳动力1098人。村内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892人,彝族6人,其他民族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20人,参合率87.14%;享受低保78人。村民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距离镇卫生院0公里。村内建有公厕2个。

文化教育

普淜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940平方米,拥有教师17人,在校学生280人,距离镇中学1公里。全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80人,其中小学生190人,中学生90人。村内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基层组织

普淜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8人,其中男党员49人,女党员9人。村委会下设10个村民小组。村内建有团总支0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22人。

村务公开

截至2014年底,普淜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4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37亩,土地流转面积0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5万元,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普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种植结构单一,难以调整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模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路子窄。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牢固树立“围绕党建抓经济,抓好经济促发展”的理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构筑战斗堡垒,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作用,重点打造强烟壮畜优果,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有效地促进全村经济达到增产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