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英文:南开大学 University School of 经济学),是南开大学下设的专业学院,学院还是中国领先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位于天津市卫津路94号。学院的党委书记为李俊青,院长是盛斌。

192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科创立,1931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成立。1947年1月,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商业管理学系、银行会计学系“并行”改称为政治经济学学院。1983年11月,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成立经济学院。1989年10月,经济学院举行楼群落成典礼。2012年9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开始培育组建。2014年3月,南开大学经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5年6月,金融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分出,成立金融学院;9月,国际商务专业从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分出,并入经济学院。2016年2月,财金研究所成立;9月,经济伯苓班开班;11月,国际商务系成立。

截至2025年5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有教职工共195位,专职教师162位。截至2025年7月学院官网信息,学院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拥有中外文藏书20余万册。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84人,其中本科生1236人,科学硕士406人、专业硕士139人、博士研究生303人。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际商务4个本科专业和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试点班。学院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3个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15个学科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年11月10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入选中国老龄协会首批老龄科研基地。2022年5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团委被授予“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历史沿革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20年10月,当时南开大学成立,商科设立银行学系,此为金融学系的前身。1923年8月,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建立。1925年9月,肖蘧教授任经济学系第一主任。1927年9月,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它是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何廉任主任。1931年4月,经济学院董事会成立,将文学院下设的经济学系和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何廉任院长;10月,《南开指数年刊》创刊。1935年7月,经济研究所开始招收研究生,这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教育部承认的第一批经济学硕士。

1947年1月,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商业管理学系、银行会计学系“并行”改称为政治经济学学院;8月,政治经济学院改为财政经济学院,下辖经济学系、企业管理系、财政系、金融贸易系、会计统计系、经济研究所等六个单位。1951年6月,金融贸易系及会计统计系分别扩充为金融系、贸易系和会计系、统计系。1979年9月,经济系和经济研究所招收文革后第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制三年。

1982年4月,旅游学系和金融学系建立,系主任分别为何自强、钱荣堃;同月,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点)及其指导教师确定,世界经济为滕维藻,中国经济史为傅筑夫。1983年11月,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成立经济学院,谷书堂任院长。1984年2月,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成立,李竞能任所长。1985年2月,《南开经济研究》创刊,向国内外公布发行;10月,国际经济系建立,后改名为国际经济贸易系,薛敬孝任系主任。

1987年1月,台湾经济研究所成立,鲍觉民任所长;5月,交通经济研究所成立,桑恒康为所长;11月,国际经济研究所成立,李卓敏任所长,杨叔进任执行所长;同月,南开大学与北美精算学会签署合作培养精算学研究生协议,并于1988年招收第一届研究生。1988年7月,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金融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10月,经济学院举行楼群落成典礼。1996年2月,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刘茂山任系主任。

1997年11月,南开大学对经济、管理学科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经济学院设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国际经济贸易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交通经济研究所、台湾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研究中心等11个单位。2000年12月,教育部批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研究中心等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成立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逄锦聚任中心主任)、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冼国明任中心主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宫占奎任中心主任)。

2001年9月,首届“经济管理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班”举办开学典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史五个学科列入国家重点学科;6月,城市与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成立,刘秉镰任所长;10月,经济学科三个项目通过论证并获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分别是“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学创新”“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理论发展与中国经济”“现代金融理论与中国金融风险管理”。2006年2月,重建财政学系,张志超任系主任。

2007年12月,在2007年度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史、金融学(含保险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6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同月,数量经济研究所成立,张晓峒任所长。2012年9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开始培育组建。2013年1月,第三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理论经济学科排名全国第四,应用经济学科排名全国第六;9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开班。2014年3月,南开大学经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5年6月,金融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分出,成立金融学院;9月,国际商务专业从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分出,并入经济学院。2016年2月,财金研究所成立;9月,经济伯苓班开班;11月,国际商务系成立。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中心和办公楼。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有教师职工共195位,专职教师162位,教授/研究员有59位、副教授/副研究员61位、讲师/助理研究员42位。其中在国家级人才层面,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四青”人才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中宣部人才方面,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人才及奖项上,“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0人。此外,有3人担任“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0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项目入选者5人。同时,学院积极引进海外师资,有来自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青年优秀教师与学者加盟,为师资队伍注入多元活力,助力教学科研发展。

教学建设

特色专业

学院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史、国际贸易等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际商务4个本科专业和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试点班。

理论经济学

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主要设置了如下一些研究方向,具体包括: 政治经济学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重大问题研究。经济史方向包括: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史研究,财政金融史研究,外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世界经济方向包括:全球经济治理研究,全球价值链、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开放型经济与经济发展研究,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别经济与亚太经济。西方经济学方向包括:宏观经济增长理论,货币金融理论,行为经济学,虚拟经济。经济思想史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史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方向包括: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

应用经济学

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科下设国际金融、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和投资学、不动产金融、数量金融等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专业下设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要素市场等方向。数量经济学专业下设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方向。财政学专业下设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公共预算与财税管理、公共财政计量分析等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专业下设区域经济理论、台湾经济、新经济地理学、区域产业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交通与物流规划、城市经济与管理、空间经济理论与政策等方向。产业经济学专业下设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与政策、产业生产力与效率、环境经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劳动经济学专业下设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本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变迁与就业等方向。

课程信息

学院设有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商业银行管理学、世界经济概论、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资本论》选读、固定收益分析、国家预算管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等精品本科教育课程,同时开设继续教育课程。

教学中心

学院设立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设有七个不同功能的专业实验室和一个科研平台,面向7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开设了57门实验课程,课程体系分为经济学基础实验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两个层次,包含计算机程序设计模块、计量分析软件应用模块、基础经济学模块、计量经济学模块、经济分析模块、金融工程分析模块、保险精算分析模块、国际贸易模拟模块、财政与税收模拟模块、物流管理仿真模块等十个模块。中心拥有教师83人(专职教师65人,兼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5人,高级工程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72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在学科带头人和知名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实验与行为经济学、国际经济贸易、数量经济学、财政税收、保险精算、和金融工程等六支专业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科门类齐全,所涵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及其下属15个二级学科中的13个均已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理论经济学包含了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全部6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包含了区域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7个二级学科。理论与应用两个一级学科及其下属的6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史、国际贸易、金融学和区域经济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城市经济学等15个学科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

合作交流

学院创立了中加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的“南开大学约克市模式”,与北美精算学会联合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得到国际认可的精算师考试中心,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诸多国家的著名高校和知名学术机构都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受国务院委托举办过20余期中加联合培训中国对外开放领导干部班;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与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一些高校进行学生交流互换、双学位培养等合作项目。近年来学院多次举办百人以上高规模国际会议,派出150余人次教师出国访问和学习进修,每年接受30余名外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教学成果

学院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市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已自主开发实验教学软件7套;出版2套(共28本)系列实验教材;有多项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课程或实验项目。2021年7月29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拟立项项目名单的公示》,胡昭玲教授牵头申报的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与专业改造升级”成功立项。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学院承担了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项目建设,全院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奖励120项,出版的学术著作、教科书和研究报告370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尖期刊在内的论文2000余篇。学院的教学手段、学术研究、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对外交流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科研成果

在“ManagementofScienc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国内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世界经济》《管理世界》《求是》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这些代表性学术论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2015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情况的评估中,在高等院校二级院所”经济学”学科转载排名中,我院转载量位列第2名,综合指数位列第二名;“理论经济学”学科转载位列第3名,综合指数位列第3名;“应用经济学”学科转载位列第1名,综合指数位列第1名。

自2012年以来,共出版专著85部,编写教材15本,为党和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100余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咨询报告方面,以《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年度报告《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世界投资贸易报告》《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等为代表均被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中。

2013教育部、天津市社科获奖情况

参考资料:

2014年获奖情况

参考资料:

2015教育部、天津市社科获奖情况

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学院教师共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天津市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及其以上的项目2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横向课题120余项,科研经费达6990.9万元。

科研机构

学院的国家经济学教学基地建设名列前茅,已有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经济学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联合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培育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并于2014年9月获批成立。

学院有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城市与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台湾经济研究所、财金研究所、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两岸关系研究基地、经济史研究中心、行为经济学研究中心、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科研资源

南开大学图书馆经济学分馆设在经济学院楼群内,拥有中外文藏书20余万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为南开大学主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由《南开经济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单月刊),每月22日出版,刊型标准为16开本,每期208页。

校园文化

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徽

文化活动

2021年6月9日,经济学院研究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特举办“‘博’采众长,朋辈同行”研究生升学经验分享会。

2021年6月28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1年优秀大学生‘云端’夏令营”开营仪式在经济学院举行。

2025年6月,经济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这一站‘经’彩,下一站盛‘开’”毕业季系列活动。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10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入选中国老龄协会首批老龄科研基地。

2022年5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团委被授予“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校友情况

采访校友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张译丹毕业后的第一选择,是去西部支教。她报名参加了学校支教团,将前往庄浪县第四中学支教一年,在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简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专业学院.南开大学.2024-04-03

经院焦点 | 南开大学入选首批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微信公众平台.2025-07-05

现任领导.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建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4-04-03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招生与培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中国老龄协会首批老龄科研基地“花落”我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优秀!天津“两红两优”光荣榜揭晓!.微信公众号.2025-07-05

理论经济学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应用经济学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所属单位学科门类备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国有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经济学院学科简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胡昭玲教授牵头项目获批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经济学院近5年的科研成果.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经济学院2012年以来的科研获奖.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经济学院近5年科研项目立项情况.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学院周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期刊简介.期刊简介.2025-07-05

经济学院举办“‘博’采众长,朋辈同行”研究生升学经验分享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经济学院成功举办2021年优秀大学生“云端”夏令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我院举办“这一站‘经’彩,下一站盛‘开’”毕业季系列活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历任领导.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为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百家号.2025-07-05

院识南开 | 经济学院:经邦济世 智圆行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