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骏

马兆骏(外文名:ZhaoJun.Ma,1959年5月6日-2007年2月2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是中国台湾作曲家、作词家、歌手、唱片制作人、广播主持人、音乐人,昵称“马爷”。

马兆骏从17岁便开始投身于音乐创作,发表了《微风往事》,在民俗音乐时代曾创作过《散场电影》《七月凉山》等作品。马兆骏19岁进入滚石担任制作人,他是滚石历史上担任制作人时年龄最小的人。1982年,结束军旅生活的马兆骏,进入当年宝丽金唱片,担任制作助理。为费翔巫启贤张信哲伊能静等多名歌手制作了专辑。1987年,他推出首张个人专辑《我要的不多》。1988年,他推出了个人第二张专辑《心存感激》,1989年,他推出了第三张专辑《就要回家》,1990年,他推出了第四张专辑《心情七月》,1992年,他推出了专辑《男人的心》,1996年,他推出了专辑《美姑娘》。遭遇父亲离世的打击后,马兆骏开始以酗酒、吸食大麻等方式麻痹自己,渐渐走向歧途,一场“机场带毒”事件,让他的演艺生涯正式跌到谷底,随后他开始戒毒、戒酒,也投资了音乐教室,但921大地震让他背上千万负债。2006年12月,他推出了个人专辑《奶粉与便当》。2007年2月23日,他在超市突然昏倒,被送医院急救后不治身亡,享年48岁。

马兆骏曾获得第七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特别贡献奖第18届金曲奖文化传播奖章、第36届金曲奖颁奖典礼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959年5月6日,马兆骏出生。1976年,马兆骏开始写歌,遂引起高中同班女同学注意,但作品未曾发表。

职业生涯

马兆骏从17岁便开始投身于音乐创作,发表了作品《微风往事》,在民俗音乐时代曾创作过《散场电影》《七月凉山》等作品。马兆骏19岁进入滚石担任制作人,他是滚石历史上担任制作人时年龄最小的人。1979年,马兆骏当兵期间创作了《风中的早晨》,洪光达填词。1982年,结束军旅生活的马兆骏,进入当年宝丽金唱片,担任制作助理,后来他成为邓丽君刘文正黄莺莺凤飞飞等大牌邀歌的创作人。马兆骏制作了费翔巫启贤张信哲伊能静等许多名歌手的专辑,经过他手制作的唱片几乎张张大卖。

1987年,他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其中,《我要的不多》由袁琼琼填词、马兆骏谱曲,是一首温柔抒情佳作,唱尽人间寂寞情怀。马兆骏说,在推出这张专辑之前,他人生历经大起大落,当年他每写一首歌曲就大红,每帮别人制作一张专辑就大卖,所有人都要找他写歌制作,到最后每天生活是应酬和酒摊,让他自以为走路有风,性格充满霸气。1988年,他推出了个人第二张专辑《心存感激》,1989年,他推出了第三张专辑《就要回家》,1990年,他推出了第四张专辑《心情七月》,1992年,他推出了专辑《男人的心》,1996年,他推出了专辑《美姑娘》。

正当演艺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马兆骏的父亲却突然过世,这个打击下,让他开始堕落,开始以酗酒、吸食大麻等方式麻痹自己,渐渐走向歧途,之后,一场“机场带毒”事件,让他的演艺生涯正式跌到谷底,人生也陷入低潮,原本想要东山再起,戒毒、戒酒,也投资了音乐教室,没想到921大地震震毁了他美梦,也让他背上千万负债。

2005年,他推出了自传小说CD书《天堂的孩子》。2006年12月,他推出最后一张个人专辑《奶粉与便当》,并于翌年2月开始在中国广播公司“i-Radio”音乐网任DJ。2007年马兆骏是当年风云电视节目超级星光大道第一届的初期评审。2月3日,马兆骏为民视“乐来乐动听”春节特别节目录像。

人物逝世

2007年2月23日22点,马兆骏与妻子一起到顶好超级市场永和店购物,在22点47分突然昏倒并呼吸不顺,送到永和耕莘医院急救,到院前已无生命迹象,在当日深夜23点05分宣告马兆骏不治逝世,得年48岁。由于马兆骏多年前曾经吸食大麻、酗酒,因此外界对他的死因有不少揣测,他的二哥马兆骅澄清说:“马兆骏是很单纯的心脏病发,我们家族有心脏病史,父亲因为心肌梗死过世,大哥前几年也装了心脏支架。”过年期间家族聚会,马兆骏曾向马兆骅透露,最近胸口闷、常常喘不过气,马兆骅还提醒马兆骏,父亲过世前也有胸闷症状,要注意身体。马兆骏的家人和教会的朋友2月24日已赶往殡仪馆处理后事,友人透露,马嫂郭美珒情绪几乎崩溃,8岁的大女儿很懂事,不停在一旁安慰妈妈,7岁的儿子看到家里不断有人进出,没多久也知道爸爸过世的消息。马兆骏48岁才生下小女儿,马兆骏却坚持要妻子生下来,小女儿出生后,马兆骏开心表示:“我的人生曾经不完美,但我有一种倒吃甘蔗的感觉,小女儿的出生,让我曾经有缺口的生命变得完整。”马兆骏生前曾告诉妻子,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人世,一定要让他带上一把吉他,因为他要在天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经纪人林宏修表示,希望完成他生前要开民俗音乐演唱会的遗愿,以追思音乐会的方式,发表马兆骏生前作品,并会想办法让三个孩子得到照顾。

马兆骏的演艺圈好友巫启贤、施孝荣、王梦麟、廖伟凡2007年2月24日都前往殡仪馆送他最后一程。从马来西亚来台发展的巫启贤视马兆骏为恩师,“我1986年认识他到现在,我会知道怎么唱歌,是他教我,在台湾最难过的时候,是他陪我,他不只是制作人,也是哥哥。”巫启贤认为死者为大,大家应该多看他的音乐才华,不要把焦点放在他曾经犯过的错。王梦麟因为演唱《木棉道》《七月凉山》结识马兆骏,两人交情超过20年,虽然因为彼此嗜好不同,私底下不常往来,但在民俗音乐演唱会上常合作,因此惺惺相惜。

人物作品

个人专辑

参考资料

创作作品

参考资料

图书

获得荣誉

个人生活

马兆骏于1998年结婚,妻为郭美珒(Juby),育有一子两女。妹妹马毓芬曾为歌手,参与过很多歌手的唱片合声,现为专业音乐制作人,哥哥马兆骅亦曾为音乐工作者。1999年他因缘际会接触宗教,受洗后以传递福音为己任。马兆骏有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与高血压)家族病史,他的父亲也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后世纪念

“发光如星马兆骏纪念音乐会”,距离马兆骏发表的人生第一首作品《七月凉山》,正好三十年。从1977年到2007年,“发光如星”音乐会不仅邀请到这三十年台湾流行乐坛老中青三代的优秀歌手同台,回顾了马兆骏生前不同时期的音乐历程,在见证了他创作能力外,这三十年正好代表着台湾流行音乐的缩影。

整个演唱会在音乐总监陈复明马毓芬打理下,用一个月时间成形,超过20组艺人参加,场内挤满将近2500位歌迷,场外的电视墙前面,也挤满了群众。马毓芬一上台就表示:“这是一场音乐派对,希望大家开心点,用歌声来送别马兆骏最后一程。”整场“发光如星”音乐会分成四大段落—“民俗音乐世代篇”“流行经典篇”“福音重生篇”“给家人的歌”,具体而微地呈现马兆骏的音乐人生。

民歌世代篇

在马兆骏老搭档洪光达的吉他声中,刘若英唱着《微风往事》,为演唱会揭开序幕。洪光达是马兆骏民歌时期重要的创作伙伴。

从17岁开始创作,20岁那年,首次录制的创作《清晨时光》,收录在王梦麟《阿美阿美》专辑里,陆续推出的《季节雨》《微风往事》《风中的早晨》《木棉道》《散场电影》,一首又一首的民歌经典至今传唱,马兆骏在民歌气息里,开启了他的音乐梦想。这场音乐会里,马毓芬代替王新莲,和马宜中合唱《风中的早晨》,王梦麟唱着《七月凉山》、黄仲昆唱着《无人的海边》,杨耀东和吉他手董运昌献唱《季节雨》和《晚安》,其中这些歌曲背后,马兆骏的“失恋年表”小故事;这段民俗音乐时代的马兆骏,在李宗盛带领木吉他成员上场演唱《散场电影》时,为演唱会带来第一波高潮。

流行经典篇

一首首如潘越云《当泪水含在眼裡》、刘文正请留住你的脚步》、黄仲昆《无人的海边》等歌曲;隔年邓丽君《淡淡幽情》、刘文正《太阳一样》、凤飞飞《出外的人》的专辑制作,让马兆骏声名大噪,黄莺莺《天使之恋》《几朝风雨》专辑,李恕权《迴》专辑,更将马兆骏推向一级制作人的地位。音乐会在呈现马兆骏这段“流行经典”篇时,伍思凯庾澄庆周华健赵传童安格张信哲同台。

伍思凯以钢琴独奏唱着李碧华原唱的《心雨》;庾澄庆用Fusion的爵士乐味,重新改造爱妻伊能静当年的偶像歌曲《爸爸不要说》,他说:“用这首歌来表达我们夫妻俩的敬意和谢意,当年这首歌让伊能静有了很好的开始,那时的愤怒青年和叛逆少女,如今都成了爸妈。”童安格原汁原味地呈现凤飞飞的《好好把握》;王力宏演唱刘文正原唱的《请留住你的脚步》,象征两代实力偶像的接班;FIR演唱黄莺莺的《时空寄情》,也彰显马兆骏跨时空的音乐魅力。

基于曾写下越南语唱片辉煌纪录的情谊,久未出现、向来不参加大拜拜式颁奖活动的黄莺莺,也抱着腿伤出席,连主持人陶晶莹都端正以待,笑称无论唱多少首都没关系。黄莺莺难得亮相,演唱《如何能把你挽留》和《天使之恋》,上次的梁弘志音乐会,这回的马兆骏音乐会,黄莺莺说:“如果我不来参加,我的音乐生涯就不能划下完美的句点。”

巫启贤一上台,回忆起这20年来,马兆骏照顾他的点滴故事,顿时泪流满面,他说:“我从来没有叫马兆骏一声‘马老师’,但在我心目中,他比任何老师还要大。”原本在大陆,因浓雾赶不回来参加音乐会的他,还拜托天上的马兆骏行行好,吹散乌云,好让他回台湾送他这最后一程,说得台下观众泪眼盈盈。

号称“最年纪最大的新人”,马兆骏将自己定位在“小人物”风格,在滚石出版了四张专辑,这段滚石时期的马兆骏,让满场三少四壮的人,深陷回忆之中。赵传和马兆骏时空对唱《我要的不多》,马兆骏的大女儿马靖慈坐在台下看见屏幕出现爸爸的画面,开始掉眼泪;周华健唱着《会有那么一天》待李宗盛木吉他二度上台,演唱《那年我们19岁》。

福音重生篇

因为父亲过世,接触大麻而跌落谷底。马整个九十年代,马兆骏的低潮,渐渐在信仰中,走出暗夜的牢笼。在马家人包括马玉芬、二哥马兆骅、郭美珒、马靖慈、马兆骏的侄儿合唱《发光如星》之后,全体参与演唱的歌手再度上台,历时三个小时的演唱会结束。

李宗盛曾写在音乐会序言上的内容:“每一个音乐人都是上帝的礼物,带着上帝赐予的才华去做自己份内的工作。马兆骏已然尽力而为,雅威借着他播下种子。然后发芽茁壮,结出果子,上帝也必然收割,阿门。”

参考资料

人物轶事

写歌属于无心插柳

马兆骏的家庭是经商的,他自己在大学里面读的也是商科。“家里面也希望我能够经商,如果不是做音乐,可能我就是一个奸商了。哈哈,你们看我长的这个样子,像不像奸商?”马兆骏幽默地说。马兆骏一直认为,自己写歌是属于无心插柳的事情。上大学的时候,他看别人弹吉他觉得蛮帅的,遂决定自己也要学吉他,这样子比较容易追女孩子,因为自己长得比较丑,总要有一技之长去吸引和讨好女生吧。结果他学会了吉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沿着音乐的路走了下去,一走就是20多年。马兆骏说,那个时候,台湾盛行很多西洋歌和日本歌,中文歌词也都是翻译过来的,他们那些年轻人接受不了,同时看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现了温拿乐队这样的乐队,他们大受刺激,也大受启发——同样是华人,为什么香港人可以自己写歌,我们就不能。后来马兆骏的歌被宝丽金公司所赏识,很快跟他签了约,进入宝丽金3个月后,马兆骏开始为很多歌手制作唱片。

两次低潮令他逃离音乐

马兆骏进入宝丽金后,帮助当时台湾的不少歌手制作唱片,其中包括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等。身为他们的幕后高手,马兆骏也成为红极一时的制作人。盛名之下,矛盾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他写歌跟制作,公司也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他做出保证销量的歌曲。原本喜爱的音乐变成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写歌跟制作的乐趣变成了流水线上被客户下了订单必须要完成,并且要达到合格标准、可以卖个好价钱的产品。马兆骏感到前所未有的迷乱,“快要崩溃了,于是我决定要逃跑。”那时大概是1984年,带着一种被榨干的感觉,他逃离了都市、逃离了音乐,开始漫无目的的四处旅行,带着相机到处流浪,最后花光所有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这次旅行令马兆骏增添了更多的人生体验,回到音乐圈中,他想起了自幼秉承的家训“知足常乐”,于是写下——《我要的不多》。他说:“我要的真的不多,对我来说,吃鲍鱼和吃青萝卜没什么区别。”马兆骏一共出过6张个人唱片,出完第6张之后他不想再出唱片了,“演艺工作抹杀了我的根,让我觉得我的根在松动。”他一直觉得,创作和制作才是自己的根。大约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马兆骏再度逃离,再度流浪。他回到家里,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做商人,他说:“那段时间,我听到音乐都怕,就是不想再回到那个环境,想要脱离那个圈子,过一种正常上下班的生活。”

在这段日子,马兆骏认识了一个女人,她是在PUB唱歌的歌手,她用自己的温柔和真情温暖了马兆骏那颗不安的心,她对他说:“即使你10年写不出歌来都没关系,因为以后你还会写的,这是你的根本。”这个女人后来成了马兆骏的太太。他们结婚时,马兆骏已过不惑之年。

创作音乐是一种享受

马兆骏曾经有过不短的年少轻狂的日子,除了在音乐中的迷失,逃离后的流浪,他还曾经沾染过酗酒、抽大麻等陋习。在和记者聊天的时候,马兆骏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这些经历。不过他渐渐厌弃了这些行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慢慢地就觉得酒没那么好喝了,抽大麻也很没意义,渐渐地也就不想了,现在只剩下这个——”马兆骏举了举手里的香烟,“也许以后也会慢慢戒掉吧?”生活走上了正轨,马兆骏开始恢复了创作,不过,他依然没有真正回到如今的娱乐圈,而是给他所在的教会写歌,歌曲的内容大多都是讲述爱、和平、关怀、温暖……他说,过去写歌是客户下订单,写给某个歌手,现在写的歌不一定适合哪个歌星唱,但是男女老少每个人都能唱,是真正的大众歌曲了。如今的他依然抱有“知足常乐”、“要的不多”的观念,他说:“以前写歌老是想着这个歌能不能红,如今觉得我到现在还能拿把吉他写歌,已经很享受了,我现在就是比较享受创作的过程,至于会不会红,也不是掌握在我手中的。”马兆骏的生活平静、安详、充满温馨,他的太太和一双儿女都常常在教会唱歌,令他自豪的是,一双儿女也继承了父母的音乐天赋,唱歌都非常好听。马兆骏曾经给孩子们写了一首歌叫做《发光如星》。那是一个深夜,马兆骏带着儿女开车走在漆黑的山路上,孩子们很害怕,马兆骏就指着天上的星星对孩子们说:“你们看,上帝让这些星星照耀我们,这是上帝在保佑我们。”回家后他的灵感突然来了,就写下了这首歌。他在歌中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有一天一定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孩子,但是他们会变成天上发光的星星,照耀着孩子们回家的路,保佑着他们平安幸福。在教会里,马兆骏弹着吉他,和100多个小孩子一起唱这首歌,心里觉得幸福无比。他对自己的儿女说,爸爸不会陪在你们身边很久,但是会写很多歌,留在你们的手里。

流行音乐应该回归到本质

马兆骏觉得,现在的唱片业变得比较泡沫化,包装出来的大都是偶像歌手。他认为,音乐还是应该回到唱片的本质上来,制作出来的东西首先一定是要好听,然后才是包装,而且包装也应该是很实际的包装。他不太喜欢现在的很多电子音乐,觉得那都是机器的感觉。他也叹息,还是以前的歌曲文化气息比较多一些,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的年轻人听歌是不太爱琢磨的,从网上下载下来听听,然后换掉再下载新的,也许正因为这样,现在也很难有那年那样的比较禁琢磨的歌曲出现了吧。马兆骏悠悠地叹息,因为现在的流行歌曲,恐怕他已经不会写了。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马兆骏 ZhaoJun.Ma.豆瓣.2025-07-01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5-07-01

马兆骏.猫眼电影.2025-07-01

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2025-07-01

马兆骏生平音乐作品集.新浪网娱乐.2025-07-01

马兆骏人生暴起暴落 戒毒再起飞戛然而止(图).搜狐音乐.2025-07-01

第36届金曲奖得奖名单.今日头条.2025-07-01

马兆骏自选集.豆瓣音乐.2025-07-01

台湾音乐人马兆骏猝死 一生际遇大起大落(图) .CCTV.2025-07-01

发光如星 马兆骏 纪念音乐会.豆瓣音乐.2025-07-01

资深音乐人马兆骏猝死 《奶粉与便当》成遗作.搜狐音乐.2025-07-01

马兆骏暴卒 张信哲巫启贤筹备演出为其圆梦.新浪网娱乐.2025-07-01

台资深音乐人马兆骏猝逝 "带吉他上天国"得年48.中国新闻网.2025-07-01

马兆骏音乐会《木棉道》谢幕 20组艺人泪眼合唱.搜狐音乐.2025-07-01

巫启贤为首张福音专辑开唱《起初的爱》 感谢马兆骏传福音之恩.基督时报.2025-07-01

马兆骏生前采访:充满意外与挫折的音乐人生(图).搜狐新闻.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