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财政支出规模

发布时间: 2024-05-17 13:56:58

如何评价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特点

(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下降,社会管理支出增长。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①流动资金支出下降。

②基本建设支出下降。

(2)在社会管理支出的增长中,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因素。

①社会文教费的增长是合理的。

②行政管理费的增长不尽合理。

③行政费支出内部结构发生不合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个人经费增长快于公用经费增长;在个人经费内部,补助工资的增长明显过快;离退休人员费用的增长大大高于行政费总额的增长;公务费、业务费比重上升,而修缮费、购置费比重下降。

(3)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无疑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而从财政支出角度来看,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投资。可是,十余年来,财政投资的规模虽然增加了,但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这种趋势必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

(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一财政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和重点是什么?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一是小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978—1995年间不断下降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下降太快;又有其不合理性的一面,1996年不断上升是合理回归。二是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978年以来也是不断下降,但由于预算外资金支出占GDP比重在此期间是缓慢上升的,因此部分抵销了预算内资金支出占GDP比重的快速下降,使得这期间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虽然由1978年的32。8%下降到1995年最低点15。6%,但每年下降幅度要比小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年均下降幅度慢0。2个百分点,1996年开始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因小口径财政支出规模的上升而逐渐回升,也是一种合理回归。

三是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政府实际分配的资源占GDP比重的变动趋势是不合理的。

我国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化

财政支出规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提出财政支出要适度?

红酥手,红酥手,

财政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率

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

尽量详细一点哦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4%。2003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见下表一。

2。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与预算外财政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的变化,必须联系国家对于预算外支出资金口径的调整来考察。1993、1996年国务院两次调整了预算外资金支出口径,从而导致预算外资金范围的缩小,这样预算外资金1993、1997年两次大幅度下降,因此对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可以按照预算外资金口径两次调整的时间来分析。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决定的预算外资金范围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为预算外资金的国有企业留利和专项基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而此项资金占预算外资金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左右。这就是说按1993年调整后的预算外资金口径计算,1978—1992年间预算外资金规模只有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规模的20%,这样对1978—1992年间的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该期间(预算内支出十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的20%)占GDP的比重来计算。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地方财政部门掌管的预算外资金也纳入地方预算。因此,1996年国务院只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相互间进行了调整,一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并没有缩减预算内外资金的总规模。这样,1993年以后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内外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不需调整,据此可以得到我国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3。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大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指的是政府全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按我国统计口径,大口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财政收入退库支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和非合规性的制度外支出。由于非合规性的制度外支出无账可查,因此对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只能采取估算,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对大口径的财政支出

公共支出规模的基本形态是什木

公共支出规模的基本形态是什木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数量。主要分为下列四类:

1、按照考察时点的不同,可分为预算支出规模和决算支出规模。

2、按照选用的价格标准的不同,可分为名义财政支出规模和实际财政支出规模。

3、按照选择的衡量指标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4、按照指标统计口径的大小,可分为总规模、中央财政支出规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等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如有疑问,请追问。

试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变化特征及原因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这几年总体上是不断增加的,虽然国家出台的文件总是在强调高科技,环保,新能源,服务业等的重要性,但实际在上述亟待发展的行业投资还是不足。我国在传统重工业方面的投资还是逐年增加,在钢铁,传统能源方面我国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中国经济体制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里说的完不,要求多少字撒

打字不易,采纳哦!

判断题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只能是绝对量指标.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只能是绝对量指标(B、E)。

本题考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所以选项B错误。

绝对规模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有时也可以按不变价格计算,所以选项E错误。故本题选B、E选项。供参考。

财政收支规模高于经济增长规模的原因

财政收支规模高于经济增长规模的原因

财政收支规模不可能大于经济规模。但财政收入(支出)增长率会常常高于GDP增长速度。

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保持同向变动,但实际中并不一定同步,而且往往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价格依据不同。财政收入增速是按照现价计算的,没有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而实际GDP增速是按照不变价核算的。

二是统计口径不同。GDP统计范围没有完全涵盖产生税收的经济活动,统计范围小于税收统计。

三是核算方法不同。主要体现在进出口方面,进出口额在GDP核算时与进出口环节形成的税收、退税等在计算财政收入时增减方向刚好相反。

四是GDP增长结构与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并不直接对应。GDP增长速度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三产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一般快于GDP增长,从而造成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

五是反映经济总量的GDP增长与经济质量的变化并不同步。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会影响所得税等直接税收入增长的速度。

六是税收制度特性。一些税种具有一定的累进性,如个人所得税等,会使得这些税种的收入相对于其税基或GDP增长更快。

七是从税收基本要素看,税率的高低也会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但税率较高,税负加重时,税收增长会更快,包括税收的很多附加费也会更多增加,导致财政收入也更快。此外,税收征收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八是财政收入中的很多非税收入,如罚没收入(罚款)、行政性收费等,与经济增长与否关联性不是太大。

试述财政支出发展规模趋势理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于社会公共事业的支出会慢慢增大,而战争的发生会导致财政支出呈现跳跃式增长,因为日后还要还本付息,所以财政支出发展一般来说只会增长,不会降低。这是瓦格纳法则。

2010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多少啊?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各项数据一览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颁布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口径,政府财政收入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它收入(其它收入主要指财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务收入、罚金罚款和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杂项收入)。

按此国际可比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因为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按此口径(IMF口径)计算,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国与国际可比的政府财政收入分别为63643亿元、77622亿元、86384亿元和108957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24。0%、24。7%、25。3%和27。4%(GDP初步核算数)。

其中,公共财政收入是主体;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3452亿元、5043亿元、4097亿元和6672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3%、1。6%、1。2%和1。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尚在试点中,目前暂无地方数据,这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指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别为140亿元、444亿元、989亿元和558。7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0。1%、0。1%、0。3%和0。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8792亿元、10805亿元、12780亿元和18646。4亿元(注:2010年数据未扣除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下同),占GDP比重分别为3。3%、3。4%、3。7%和4。7%。

考虑到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已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如果在IMF可比口径基础上再加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我国政府收入分别为70928亿元、87564亿元、100638亿元和138067。36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26。7%、27。9%、29。5%和34。7%(GDP初步核算数)。

201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38067。36亿元,财政支出为137478。35亿元,全口径财政盈余589。01亿元。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 2023 峰艺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反 馈
京ICP备2022030738号